2025.03.11
航天產業
- 【艾瑞克·施密特,加入Relativity Space擔任CEO】Eric Schmidt joins Relativity Space as CEO - 內容概述: 前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出任航太公司Relativity Space的CEO,這是其離開谷歌近15年後首次擔任企業執行長。施密特對該公司進行重大投資並取得控股權,該公司以3D列印、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製造火箭聞名,曾計劃於2024年發射首個私人火星任務,但因技術挑戰延遲進度。 - 重點信息: - 人物與職位:埃里克·施密特(Eric Schmidt)擔任Relativity Space CEO。 - 企業與技術:Relativity Space、3D列印火箭技術、自動化機器人、人工智慧。 - 時間與目標:2024年計劃發射首個私人火星任務(因挑戰延遲)。 - 投資細節:施密特取得控股權,為公司成立9年來重大人事變動。
造船產業
- 既想要美軍合同又擔憂中國材料被卡,美國要重振造船業,韓國“進退兩難” - 內容概述: 美國政府推動重振造船業,並提出法案計劃將船舶建造外包給盟國。韓國造船業因高度依賴中國鋼材厚板(價格比韓國便宜15%—20%,佔造船成本的20%—30%),若美國限制中國鋼材進口,韓國船廠需轉用成本更高的國內鋼材,導致盈利能力下降。英國海事媒體《Seatrade Maritime》指出,業界普遍反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提議。一名佛羅里達州船舶經紀人認為,中國並未刻意針對美國產業,而是與韓國、日本、土耳其等國共同填補全球造船需求缺口。 - 重點信息: - 涉及國家與產業:美國造船業、韓國造船業、中國厚板鋼材。 - 數字:中國厚板價格便宜15%—20%,佔造船成本20%—30%。 - 機構與人物: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、英國《Seatrade Maritime》、佛羅里達州船舶經紀人。
分類依據說明:
- 航天產業:第二則新聞明確涉及航太技術(3D列印火箭、火星任務),與火箭製造及太空探索直接相關。
- 造船產業:第一則新聞聚焦造船業供應鏈與國際競爭,核心議題圍繞船舶建造成本與政策限制。
- 所有新聞均已分類,無需歸入「其他產業」。
Comments
Add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