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最終決定不在Chrome瀏覽器中淘汰第三方Cookie

2025年4月22日 19:36(UTC+0)

Google宣布一項關於瀏覽器Cookie的意外決策,但考慮到近期發展,此決定或許不令人意外。經過多年對「隱私沙盒」(Privacy Sandbox)的測試後,Google實質上終止了相關計畫。該公司隱私沙盒計畫副總裁Anthony Chavez表示,Google將不再推出原定用於協助用戶禁用第三方Cookie的功能,現有Cookie支援機制將維持現狀,且可能永久保留。

隱私沙盒的興衰
自2019年起,Google以隱私沙盒為名展開一項計畫,旨在開發既能投放定向廣告又能保護用戶隱私的新技術,其中包括淘汰廣告商用於追蹤用戶的第三方Cookie。然而,Google始終難以找到令各方滿意的方案:

  1. FLoC提案失敗:最初提出的「群組聯合學習」(FLoC)技術因隱私保護不足遭廣泛批評。
  2. 轉向Topics API:2022年改推「主題API」(Topics API),但Cookie淘汰計畫多次延遲。

原定Chrome將彈出提示窗,引導用戶關閉第三方Cookie並改用Google的新方案,但Chavez在最新聲明中指出,因廣告產業已更重視隱私,Google決定取消此提示。用戶仍可手動在Chrome設定中禁用第三方Cookie。

現狀維持與調整
儘管隱私沙盒方向未明,Google仍將推進部分承諾:

  • 無痕模式升級:重新設計的無痕模式將封鎖所有第三方Cookie,並於2025年內新增「IP保護」功能,隱藏用戶IP位址以防止跨網站追蹤。
  • API角色轉變:Chavez坦承隱私沙盒API的市場定位將調整,未來數月將與業界合作尋求新方向,但廣告產業自願放棄Cookie的可能性極低。

法律與市場壓力
此決策背景與Google面臨的反壟斷訴訟密切相關:

  • 自隱私沙盒啟動以來,Google已輸掉三起反壟斷案,其中兩起涉及Chrome的市場主導地位。
  • 政府正指控Chrome賦予Google過大權力,若強制廣告產業配合隱私沙盒,恐加劇監管疑慮。

隱私與權力的矛盾
第三方Cookie確有隱私缺陷,而隱私沙盒理論上能改善此問題。但全面採用該技術可能強化Google的市場控制力,且隨著公司持續追求營收成長,隱私承諾的實際成效始終存疑。